必威体育

图片

飞针走线 修复“肢”离破碎
时间:2024-09-10 09:00

 

吴学军(左四)带队查房。

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是福建唯一的公立三甲医院显微修复重建科室,多项技术国内领先,吸引省内外众多患者就诊,年住院手术量5000台左右。

这里的手术大多在显微镜下进行,医生们需凝神屏气在神经、血管上“精雕细琢”,在“一针一线”中修复“肢”离破碎,缝合起一个个受伤的家。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王牌科室,探秘他们的拳头技术。

拳头技术一

精雕细琢断肢再植

日夜忙碌、通宵手术,是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的常态。

这里的急诊住院手术每天约10台,记者采访当天更是高达23台。收治的大多为车祸、工伤造成的开放性损伤患者。其中不乏接受肢体再植手术患者。

前些日子的一个周末,科主任吴学军接到宁德患者的求助电话。患者是名工匠,使用机器时双手不幸被压扎,瞬间6根手指完全离断。

“马上送来。”吴学军立即安排两组医生做好准备,“必须两手同时接,如果时间太长,不利于断指复活。”

患者入院后,两组医生已守在手术台前。患者和断指被紧急送来。此时,两组4名医生已守在手术台前。一组负责左手,一组负责右手,在高倍显微镜下连接肌腱、骨头,修复损毁的皮肤。

7小时后,手术结束。在医生们精湛的技术之下,6根断指接活5根,康复后可恢复手的大部分功能。这对于作为家中顶梁柱的患者而言,简直是万幸。

“让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是我们的目标。”吴学军介绍,几乎每天急诊手术都会遇到断肢(指)伤,十分考验医生的耐力、体力。

但恰恰是这样做手术的日子,给医生带来难以言说的成就感。“断肢活了,一个家庭也救活了。”吴学军说。

拳头技术二

移花接木修复创面

手足显微外科不单单解决肢体离断伤,还擅长修复各种难以愈合的“缺皮缺肉少骨”创面,让患者逃过一“截”,保命又保肢。

数月前,一名60多岁的依姆遭遇严重车祸,右下肢多发骨折。她虽经手术接骨,但由于小腿、踝关节大面积缺损,肌腱、骨骼外露,软组织坏死并感染,伤口无法愈合。医生建议截肢保命。但子女不愿看到母亲失去一条腿,希望转诊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试一试。

“老人有心脏病、慢阻肺、肺动脉高压等基础病,甚至入院后出现过几次心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的林前明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全身状况很差,手术风险大。但若不修复,不可控的感染可能要了老人的命。面对这种风险大、难度高的情况,吴学军选择了接受挑战。

依姆转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后,在吴学军的带领下,林前明副主任医师团队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救治方案:一边为她调整心肺功能,一边小心翼翼彻底清创。待她病情稳定,医生“移花接木”,从她左腿取一块皮瓣移植,为右腿换上了新皮肤。

术后,经过4个月的细心养护,依姆不仅保了命,也保住了腿。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科室不仅有技术,还有温度。

“有时候,治疗就是一场身与心的治愈。”林前明回忆,前一阵子,在外省读书的小伙阿强(化名)不幸遭遇车祸,左腿惨遭碾压,大面积的撕脱伤导致创面难以愈合。这让本就抑郁的阿强身心陷入阴霾。当地医院推荐他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试一试。

“更大的创面,我们也解决过,技术上我们没问题。”吴学军心疼这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阿强入院检查时,医护人员还是被他的创伤所震惊:小腿骨头外露,几乎没有完整的皮肉。面对消极的阿强,医生护士们当起知心哥哥姐姐,每天为他换药时,不断地鼓励他,让他重拾信心、配合治疗。

在吴学军的带领下,医生为阿强制定了皮瓣修复手术,从他的右腿取下皮瓣,移植到左下肢。经过医生的“精雕细琢”和精心治疗、护理,阿强的皮瓣全部存活。目前,他已经出院,可以自行步行。

拳头技术三

超显微技术 国内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还有一个最新的拳头技术——超显微镜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能为饱受淋巴水肿困扰的患者化解恶疾。

据介绍,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很多继发淋巴水肿。这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目前省内常规独立开展该手术的医院,技术已达全国领先。”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的刘晖副主任医师介绍,在吴学军的带领下,团队从去年申报新技术至今已完成20例手术,术后效果几乎立竿见影。

漳州的阿珍(化名)就是这手术的获益者。十几年前因子宫内膜癌手术,她接受了淋巴清扫。没想到的是,术后多年,她发现腿部逐渐肿胀,只能跛行。她辗转多家医院,接受保守治疗,收效甚微。可怕的是,今年她的下肢红肿疼痛,不断发生淋巴管炎、丹毒,长此以往,甚至有生命危险。

几个月前,看到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自主完成省内首例治疗淋巴水肿的超显微镜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新闻后,阿珍便前来求助。

该科团队为阿珍制定了手术方案:通过“6+X”个切口(一个切口吻合一至两条淋巴静脉),为她重建淋巴液回流通路,从而解决淋巴水肿。

“手术从早上一直做到晚上,多组医生轮番上阵,上演手术‘车轮战’。”刘晖介绍,耗时久是因为患者浅层功能性淋巴管直径通常为0.2毫米至0.5毫米,而且管壁薄如蝉翼。这需要医生在放大30倍以上的超级显微镜下用比发丝还细多倍的缝线吻合,手术需要反复寻找、吻合。为了达到手术效果,医生们为阿珍整整吻合了十几条淋巴管(吻合成功一条就有效果),难度可想而知。

刘晖说,虽然过程很累,但让他们感到特别有成就感的是,手术切口从小腿到大腿时,明显发现患者的小腿变软并出现皱纹,说明消肿了。

记者了解到,基于此技术的日臻成熟,吴学军正带领团队探索开展超显微镜下颅内淋巴回流手术,努力为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患者带来希望。

来源:福州晚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